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来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者的分享

周岩 曹鹏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近日,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除了获奖名单,您应该对获奖项目的具体内容更感兴趣吧?在获奖项目中,有多篇相关文章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刊登哦,今天一起来看看获奖名单中《“学进去 讲出来”: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徐州样本》这一项目在期刊中的相关文章吧,这一经验是否可以落地推广呢?在留言处说出您的看法。


其他获奖项目相关文章见文末。


信息技术支持“学讲计划”

课程改革推动课堂升级


文 | 周岩  曹鹏

(作者单位系徐州市电化教育馆)


徐州是江苏的教育大市,每天产生约20万节课,课堂上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教”轻“学”、教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徐州又是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区域,乡村教育占比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城乡教育不均衡。面对这些问题,要实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出路只有一条——课改。


如何在大市区域整体推进课改?如何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有效实施课改?如何让教师和学生站在课改的中央?在多方论证、深度分析的基础上,2013年底,徐州市提出开展“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讲计划”),并明确提出“学讲计划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程改革”。我们想借助技术的力量,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回应师生发展、课程改革和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如今,学生已成为徐州中小学课堂的主角,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有意识地观察、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的课桌旁驻足,成为“站在学生后面的”助学者。“学讲方式”逐渐成为了徐州市中小学课堂的一种新常态。


一、“讲堂”变“学堂”,主体主导双突出


“讲堂”变“学堂”看上去简单,却是长期存在却没有被很好解决的问题。因为需要改变的,不只是位置,更是关系,不只是行为,更是理念。


“学讲计划”旨在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提供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给不同学习速度、思维优势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其中“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学讲课堂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其中“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真正能够“学进去”“讲出来”。“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要求;“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的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五学”的学习要求上,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自学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课中的自主学习;互学指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问学指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学指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悟学指以自主总结、交流体会的形式,感悟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落实。


(二)教师由课堂的“主人”变为学习活动的协调者


有了“兵教兵”,是不是教师就可以“退居二线”不管了呢?当然不是。“学讲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人”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拨与有针对性地指导上。


图1 数字化学习工具支持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强调教学方式转变,“学讲计划”规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做到“五步”:“让一步”指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不要“嚼烂再喂”,要留出“让一步”的空间,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慢一步”指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退一步”指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停一步”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进行“一对一”教学;“缓一步”指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缓一步”,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学习成果“讲出来”。


这“五步”,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更多地进行观察、倾听、指导、点拨。这种学生之间的讲解并没有影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因为在最后的课堂总结阶段,教师会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借助技术,让数据和信息服务于“人”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深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改革,如果不能触及思维的改变,不能前瞻时代的要求,都不可能走得更深更远。为此,徐州的“学讲计划”在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理念,把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改,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得以更好地实践。


(一)抓好整合建平台


“学讲计划”给了教师课堂改变的路径和框架,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则让课堂改革的操作落地变得更为便捷和科学。随着课改的持续推进,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学习就是试错和纠错的过程等理念和认识一点点地成为现实。


“学讲计划”重在凸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地位,亟需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徐州市教育局规划、整合、打造了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彭城课堂”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形成“名师课堂”“彭城公开课”“微课”等支撑体系。录制精品微课资源1.2万个、“学讲”课堂示范课2700节,基本覆盖各学段主要学科的重点课程,构建起适合自主学习的资源支架。


徐州市云龙区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他们以徐州市青年路小学、解放路小学、公园巷小学等“数字化学习实验学校”为先导,整合基层的探索实践与成果,结合“学讲计划”的应用需求,实施了“学生自主学习导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有力地保障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全区课程改革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充分应用音频、视频(微课)、文本(活动单、导学案)、动画教程、信息学习平台等丰富的媒介和载体,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目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已成为徐州中小学教学的现实场景。教师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和平台,所有的教学必须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落细落小提成效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助推。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助学者”,就必须深入了解学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启动“智慧课堂”项目,学生使用点读卡,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在使用中发现,那些反馈的信息都是针对学生个体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几乎没有。小组合作是“学讲课堂”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只凭教师巡堂很难全面把握班级所有小组的“学讲”情况。


借助信息技术,是否可以从整体上客观地掌握小组合作的真实情况呢?教师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达成共识,然后和软件开发人员一起深入研讨,完善软件中的系列指标,实现了对学生个体和小组合作学习行为的全方位监控和反馈。以前教师的理念停留在怎么学会使用一项技术、一套设备,现在教师想的是怎样让技术和设备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革。


随着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技术工具可以便捷地采集数据和信息,但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和具体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赋予数据生命。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的介入提高了效率却拉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在课改中,“人”字放得越大,信息技术就越能成为服务于人而不是异化人的工具。


在课堂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因为“学讲计划”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性而刻意追求设备的“高大上”,而是立足现有条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和一线教师的主动性,鼓励大家利用身边的技术进行创新。大家认识到,在徐州的课改中,最关键的不是信息技术走了多远,而是“人”走了多远;不是有了多少设备和资源,而是这些设备和资源使用了多少,又是如何被使

用的。


在徐州市泉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些学校,教师开发了带有二维码的配套校本教材,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只需扫描题目后面的二维码,就可以收看教师的相关讲解。风化街小学还推出了针对错题的“出声响解题”二维码,教师用手机拍摄学生自己改正错题的过程,通过视频剖析解题思维方法,关注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简单的设备用到极致便是创造,便是智慧教育。


三、智能巡课,数据分析引领课堂改进


大面积推进的教学改革,一定会有风险,又一定要有效规避风险。因为,学生的成长不能重来。因此徐州“学讲计划”在提出“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的同时,更强调“科学推广”。科学推广需要学术的引领,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及时获得第一手过程性资料,了解课改实施动态,确保学生受益的课改方向不走偏,市教育局在全市课改学校推行了“智能巡课系统”,开启了全市教学管理的新常态。


“智能巡课系统”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课堂秩序等维度,将课堂上呈现的师生外显行为及课堂状态归纳为一系列观察指标,并在巡课过程中如实记录。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总结出课堂在教师讲授、小组合作等方面的特征,形成对学校日常课堂教学状况的全景描述。校长只需要在移动手机端登录,就可以得到“学讲方式”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数据不仅为教学管理提供了依据,更把学校管理者的目光凝聚在课改工作上。


图2 徐州市直属中小学三次巡课数据分析


图2是一张智能巡课系统的雷达图。在这张图上,学生围坐率指标很高,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率和小组合作活动率却很低。按照设想,围坐率应该和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率呈正相关,然而数据却给了大家相反的答案。经过深入分析后,我们得出了结论:这正是信息技术服务课改的最好证明!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行政部门刚提出“学讲计划”,学生就学会讲了。数据分析给了我们关于师生行为客观真实的描述,这种描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改深度融合的直观写照。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是“绑架”教育,而是为了服务教育。巡课系统的出现,不是为了证明“学讲计划”的正确,也不是为了“监控”,而是为了查找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为了研究和改进。当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成为大数据的时候,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其行为的特征和习惯,就能分析、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校和教师进行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信息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让我们客观地发现问题。在这样的思考中,信息技术在徐州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人文”。


四、依托“云教研”平台,

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课改能走多远,关键看教师。教师专业素养始终是制约课改深化的瓶颈,但同时也是课改不断深化的希望和保证。大面积提升教师素养,就需要全面创新教研机制。


图3 基于网络备课系统的区域网络教研流程


在推行“学讲计划”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研机制的大转型。徐州基础教育云提供了区域网络备课应用公共服务, 教师的教研和备课流程也经历了重组和再造,在保障教研活动落到实处的同时,也让备课和授课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QQ、微信等社会化软件和徐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可以深度参与教研,并看到备课教案、备课小组的研讨、学区教研人员的分析等实时过程,这种方式将教研活动置于公共视野中,实现了教研过程可视化、教研参与实时化、教研成果作品化。


我们还开展了“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工作,这是一种跨校分工备课、网上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网络集体备课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广阔空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了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只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只有改变学生的成长经历,区域性课改才能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邳州市教研室利用该市“专递课堂”开展了小学数学“真教研、真学习”城乡异地在线研讨活动。明德实小、荣盛实小和邢楼镇大固小学100余名教师在线参与网络研讨活动。网络教研实时、快捷、直观的特性激发了乡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尝到了专业提升的甜头。


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因势利导,提出了应用网络教研实现城乡教师协同发展的路径。从2017年开始,邳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特级教师成立了15个网络工作室,每位特级教师带领5名成员包挂部分乡镇(成员中必须含有包挂乡镇的教师),通过网络组织集体教研,分享优质资源,对话教学问题,促进课改的一体化实施。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学习共同体”,即由城区学校的学科名师,通过“专递课堂”系统,利用江苏省数字化教材,为本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学生同时授课,让边远地区的学生与城区学生同时接受优质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师在网上同步学习、交流和研讨,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该系统,同步为农村的学生上音乐、美术课,城乡的孩子同步学习,共同提升。


任何一个成功的改革都会撬动系统的改变和生态的改变。“学讲计划”带给学生的是适应未来社会与真实生活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带给教师的则是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改变。“学讲计划”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刚需、支撑和利剑,二者的融合正一步步深入,改变着徐州教育的质量。


推荐:其他获奖项目相关文章


点击“成果名称”,查看相关内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所在单位

其他成果持有人

24

面向真实世界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体系研究与实践

顾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

李作林,冯丹沁,刘海林,田武奎,李维明

45

“兰韵”智慧学习模式构建实践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




点击“成果名称”,查看相关内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所在单位

其他成果持有人

26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实践创新殿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杜毓贞,谢维和,辛颖,孙书明
145“学进去 讲出来”: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徐州样本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师范大学
224普通高中大规模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黄发国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张福涛,肖春明,刘海涛,刘明强,杨丽萍
279交互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曹慧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容梅,罗通亮,陈如深,梁爱民,杨玉佩


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内容与期刊发表的文章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好看,记得分享朋友圈哦

数老师需要您的鼓励,么么哒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5期,原标题为《信息技术支持“学讲计划”  课程改革推动课堂升级》

责任编辑:朱哲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人大附中有个“人工智能实验班”,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内附课堂视频

原汁原味的美国STEAM课堂什么样?(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特级教师张晓容:如何做好创客导师?(内附公开课视频)

化学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实验,你怎么看?

2018年终奖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